
看見世界的牽繩:輔助犬 Dylan 與自閉兒 Sam 的真實陪伴
今天早上散步時,我又遇見那隻認真的黑色拉布拉多。他穿著專屬的工作背心,身側連著一個供盲人扶握的導引架,正穩定地沿著每日熟悉的路線前行。
他的主人偶爾會走偏,他就默默伸出腳步,堅定地引導回正確的方向。即使主人一時迷糊、懷疑牠走錯了路,他也不動搖,只是溫柔而果決地拉回正軌,那份冷靜與執著,正是他的專業所在。
每當我們擦肩而過時,他會轉頭看了我一眼,那眼神彷彿在說:「下次再跟你玩,我現在在上班。」我則在心裡對他深深致意:「汪!你是真正的狗雄啊!」是的~我們狗族,不只是會翻肚皮討摸、追球撒嬌的夥伴。就是有些狗默默肩負著重大的使命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助手。
就在這片土地上,曾經有一個紐西蘭家庭,也見證了輔助犬帶來的奇蹟。一個自閉症的孩子無法控制情緒、對世界充滿混亂和恐懼,一隻叫 Dylan 的輔助犬,穩穩地陪在身邊的真實故事。
Sam的家庭日常
對許多家庭來說,「日常」意味著簡單的散步、朋友來訪或是到超市買日用品的片刻停留。但對Sam一家來說,這些都是充滿挑戰的任務。
Sam 出生時被診斷為唐氏症,在三歲前又確診為自閉症。自那以後,他的生活不僅伴隨著身體健康的複雜問題,還要面對學校社交障礙、環境變動的調適,以及不安情緒帶來的強烈反應。
再加上他是非語言(non-verbal)孩子,與媽媽的溝通方式只有眼神與哭聲。所以媽媽的必須隨時繃緊神經,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「異常」,那都可能觸發兒子的情緒崩潰的反應。有時,常人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對 Sam 卻是震撼感官的刺激:
超市入口的購物車:
超市裡的購物車款式繁多,但Sam只能接受「他熟悉的那一款」,不管是握把的形狀還是車輪的聲音,只要有一點點不同,就可能讓他在入口處停下腳步、甚至崩潰大哭。
購物時背景音樂或廣播聲:
有些超市會在特定時段播放廣播或促銷音樂,對Sam來說,突如其來的音量變化就像是一場爆炸,會讓他瞬間遮住耳朵蹲下來尖叫。
學校燈光與空間變化:
燈管的閃爍頻率、燈光的角度改變,或是牆上張貼的新海報,都可能讓他感到極度不安。就像那次,學校教室的燈光重新安裝後,光線照射角度變了,讓Sam連續三天不肯踏進校門。
氣味的改變:
從麵包區飄來的香氣、魚販攤的腥味、清潔劑的味道……對Sam來說都是刺激來源,有時他甚至會在氣味變化時掩鼻逃跑。
人潮和排隊的壓力:
在結帳櫃台排隊時,前後人的距離、旁邊小孩的哭鬧聲,都會讓他焦躁不安,甚至引發恐慌反應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,卻在 Sam 的世界裡構成不同程度的情緒風暴。
久而久之,「出門」對他們一家人而言成了一種壓力:朋友邀約、家族聚餐⋯。他們愈來愈常婉拒,並非不想參與,而是害怕未知環境裡任何一道光線、任何陣聲響或氣味,都可能成為壓垮 Sam 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,將原本歡樂的場合瞬間變成尷尬與失落的漩渦。他們也明白,與人群漸行漸遠並非長久之計,只是外出的壓力、不知何時爆發的情緒,以及他人異樣的目光,層層堆疊成對未來的茫然與恐懼,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,也不知道 Sam 究竟能否在某一天真正與外界和平共處。
自閉兒童輔助犬
直到有一天,Sam的媽媽發現「輔助犬」這個名詞,在紐西蘭竟然有一個名為 Assistance Dogs New Zealand Trust (ADNZT) 的機構,專門訓練這些狗狗來協助有特殊需求的人。
這個發現如一道光灑進他們的世界。當時 Sam 七歲,他的媽媽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,一邊努力了解這個系統如何運行,一邊說服對狗完全沒興趣的爸爸Ross ,但爸爸總是擔憂的說:「這樣不好!我們連自己都照顧得這麼辛苦了,怎麼可能再照顧一隻狗?」
直到2010年5月,ADNZT 評估後告訴他們,目前沒有合適的狗狗能立刻配對給 Sam,如果要從小狗中重新培訓,等待期未知,現在有一隻即將被分配給其他家庭的畢業犬 Dylan。他們先與訓練師和Dylan見面,Dylan 的溫順、聰明、守規矩。讓爸爸的想法開始改變,相信這可能是改變他們生活的一個希望。
如何有一隻輔助犬
申請到一隻輔助犬不是件容易的路,從申請資料的審核評估、家庭訪問審核、進入等待名單、募資,接著最後的配對訓練。
Sam的爸媽開始寫信、發電子報、設計宣傳頁面、接受地方報紙和電台採訪,把 Sam 的故事說了一遍又一遍,只為了喚起社區的關注。他們不求掌聲,只求機會。那段日子,他們白天工作、晚上整理照片與文案,只希望多一點人願意點開那個募資連結。而令他們驚訝的是社群的力量真的出現了。來自鄰居、教會成員、前同事,甚至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紛紛給予支持與鼓勵。每一筆小額捐款、每一次留言分享、每一句簡單的「加油」回應,都成為他們走下去的力量。
在紐西蘭,輔助犬的訓練費用高達 40,000 紐幣以上,但這些費用並不由政府全額補助。多數家庭必須自行負擔這筆費用,或透過公益團體協助申請募資,這對任何一個早已身心俱疲的照顧者來說,都是巨大的挑戰。
輔助犬進入家庭生活
Sam 與 Dylan
當 Dylan 第一次踏進他們家客廳,Sam 只是遠遠地坐在沙發上,靜靜看著他。沒有人期待他會有什麼反應,畢竟連爸媽靠近,Sam有時都會掙扎或大聲喊叫。但 Dylan 似乎知道自己該怎麼做。他沒有直接走向 Sam,而是先繞了一圈,輕輕坐在距離他約兩公尺的地板上,安靜地等著。
奇蹟的第一步:主動靠近
然後,他們見證了奇蹟的第一步:Sam主動站起來,慢慢地走向 Dylan。這樣的「主動」,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極為罕見的。自從 Sam 被確診自閉症以來,他對外界的回應總是遲緩甚至抗拒,但 Dylan 的存在,像是某種穩定的磁場,溫柔地吸引著他,讓他願意靠近。
情緒風暴中的守護者
接下來的幾個月,他們經歷了更多難以置信的變化。往往 Sam 情緒不穩時,他會情緒爆發的尖叫、哭泣、拍打自己,甚至把頭撞牆。那是一種無助而極端的釋放。以前的他們只能一邊心碎一邊試圖抱住他、安撫他。但 Dylan 的出現改變了一切。
只要情緒開始累積,Dylan 總能在第一時間察覺。他會走到 Sam 身旁,用身體靠著他或輕輕把頭放在 Sam 的膝蓋上。那種「觸感上的存在」,像是一把從內而外的鑰匙,打開了 Sam 緊閉的情緒之門。有時 Sam 會靜靜的摟住 Dylan,依偎著彼此,Sam學會「用接觸去舒緩自己」。
走出家門:一步一步的勇氣
剛開始,他們一起出門,從最初只走到家門口、再到超市短暫停留、然後是學校與公園。每一段旅程都有 Dylan 在牽繩的另一端,如同一位溫柔的嚮導,也像是 Sam 世界的翻譯者與守護者。Dylan 不只是陪伴,更是Sam與世界的橋樑,
有一次,在一次醫療預約時,Sam突然拒絕進入診間,開始劇烈反抗。Sam的媽媽正準備使出全副力氣安撫他,Dylan 卻先一步撲倒在他面前,躺下翻肚,把自己裝成一隻「搞笑的沙發」。Sam看了一眼,突然笑了,然後低頭摸了摸 Dylan 的耳朵。這個小動作,不但讓他們順利完成那天的檢查,也讓她忍不住在診所角落掉下眼淚。因為她知道,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。
時間一天天過去,Dylan 不再只是「輔助犬」,他成了他們家庭的重心。而 Sam,也在這段關係中,悄悄地變了。他開始能接受日常裡的不確定,例如,以前只要換一間餐廳、移動座位順序,Sam 就會情緒崩潰;但有了 Dylan 在身邊,即使環境陌生,他也能在 Dylan 的鼻尖與呼吸聲中找到安定。他願意冒險了,因為他有了夥伴的陪伴。
Sam與世界的連結

在學校裡,Dylan 成了大家的驚喜。雖然 Dylan 是專屬於 Sam 的工作犬,但在適當的引導下,老師和同學們也學會了怎麼跟這樣的孩子相處。有一次,班上的一位男孩在走廊碰見 Sam 和 Dylan,他自然地蹲下對著 Dylan 說了句:「Hi buddy」,然後轉頭對 Sam 微笑。
Sam 的「孤獨」正慢慢地瓦解。他開始願意看著別人的眼睛,偶爾點頭、微笑、甚至伸出手去牽 Dylan 的繩子,與其去改變 Sam,不如學會如何走進他的節奏裡,與他並肩走。而 Dylan,就是他們的節奏器,提醒他們「慢一點,輕一點,用心一點」。
家的一部分,永遠的朋友
Dylan 隨著年歲增長,也慢慢進入了退休的階段。他們知道終有一天,這段旅程會走到另一個形式。但他們不再懼怕「失去」,因為他已經把愛與信任的種子種在了 Sam 的心裡。
他們還記得 Dylan 最後一次穿上那條寫著「Assistance Dog」的背帶,Sam 輕輕為他扣上,動作小心而溫柔。那一刻,他們看到 Sam 眼裡閃過一種平靜,那不是孩子的依賴,而是對夥伴的感謝。
Dylan 退休後仍住在他們家中,成為 Sam 最忠實的朋友,而新的訓練犬也正在準備中。未來也許還會有挑戰,但他們知道,這一切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孤單。
說著說著~我的狗鼻子都感動得打噴嚏啦~Dylan 不是只會搖尾巴的狗狗,還是 Sam 世界裡最溫柔的橋樑。從最初的害怕與孤立,到如今能牽著繩子踏進世界,這不只是 Sam 的成長,也是整個家庭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旅程!
我們狗族雖然不會說人話,但我們懂愛、懂守護、懂怎麼在最安靜的時刻,給出最大的支持。每隻輔助犬的背後,都是一段努力不懈、愛與信任交織而成的奇蹟旅程。阿發還要帶你認識更溫暖的故事,敬請期待下一篇!汪!